首页 最新资讯文章正文

副交感神经是什么神经支配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支配)

最新资讯 2022年09月16日 22:39 53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神经支配。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对于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即恰巧与对心脏的作用相反。这种拮抗性使神经系统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内脏的活动。从中枢活动情况来看,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的活动常表现交互抑制的关系,即一个中枢活动增强时,另一个中枢活动就减退,这样在外周作用方面就表现为协调一致。

植物性神经对外周效应器官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例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则心率增加,说明心迷走神经本来有紧张性冲动传出,对心脏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切断心交感神经,则心率减慢,说明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也具有紧张性。但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强,而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弱。植物性神经中枢常具有紧张性冲动传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反射性和体液性原因。例如,来自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区域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对维持植物性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中枢神经组织内CO2浓度,对维持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也有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例如,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亢进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扩张、胃肠道活动抑制等反应。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在剧烈肌肉运动、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细胞计数增加、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加速而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的。所以,交感神经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变,这种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那样广泛,而是比较局限的;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例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收缩避免强光的损害;消化道功能增强,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补给等,这些都是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和积蓄能量的例子。

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增加。肾上腺髓质直接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肾上腺髓质细胞的受体为N型胆碱能受体,分泌的激素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可以增强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因此常称这一活动系统为交感-肾上腺素系统。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各包括哪些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什么是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脑部的中枢位于脑于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什么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会出现唾液腺分泌的增加、心率变慢、血压降低以及胃肠道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增加等。

副交感神经在心脏调节中的作用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即迷走神经。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这类递质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导致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传导减慢(负性变传导性作用)等抑制性效应。

乙酰胆碱产生抑制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明显提高细胞膜上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K的外向流动,而后者作用于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具体机制包括:(1)静息状态下细胞内K的外向流动增加,将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结果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增加,心肌兴奋性下降;(2)在窦房结细胞复极相的K外流增加将使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舒张期K通透性的增加使IK衰减变慢,结果自律性下降;(3)复极过程中细胞内K外流增加使复极加速,结果动作电位时间缩短,不应期也相应缩短。除上述作用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当刺激左侧迷走神经时,房室连接区慢反应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结果对兴奋的传导性降低。这与乙酰胆碱抑制这些细胞的Ca通道,减少Ca内流有关。

乙酰胆碱通过下列作用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1)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延长其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减慢激动在窦房结内的传导速度,可形成窦性心动过缓;(2)缩短心房肌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加速激动在心房内的传导速度;(3)抑制房结区和结区,使房室传导延缓或中断。

心脏副交感活动起源于中枢而非外周神经节。切断节前纤维后心脏的副交感抑制即告消失,而节前心脏副交感纤维则有紧张性、与呼吸同步的节律性发放,且在后吸气时最为活跃,在吸气时受到抑制。

标签: 副交感神经 支配 神经 主要 什么

发表评论

聚房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