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资讯文章正文

交感神经解剖(交感神经解剖及分布)

最新资讯 2022年09月17日 05:21 69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在到达所支配的脏器的行程中,常互相交织共同构成内脏神经丛完成信息收集,内脏反射-躯体反射,形成内脏感觉。第七版《系统解剖学》P400-402

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脑形态学是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神经组织化学、神经细胞学和超显微结构学的统称。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

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 在细胞学与超显微结构学水平上,神经组织由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的数目大体相等。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终扣、突触后膜和两者之间大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所组成。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越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化学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突触根据功能可分兴奋和抑制性突触。

交感干名词解释

交感神经

[jiāo

gǎn

shén

jīng]

基本释义

从胸部和腰部脊髓发出的神经,在脊柱两侧形成串状的交感神经节,又由交感神经节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到内脏、腺体和血管的壁上

百科释义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消化腺分泌减少、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运动解剖学十二对脑神经

12对脑神经名称,出入颅部位、分类All rights res erved

顺序及名称

神经根出入脑部位

出入颅部位

纤维成分

分布

损伤后主要表现

Ⅰ嗅神经

嗅球

筛孔

内脏感觉

鼻腔嗅粘膜

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

视交叉

视神经管

躯体感觉

眼球视网膜

视觉障碍

Ⅲ动眼神经

中脑脚间窝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内脏运动(副交感)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对光反射消失

Ⅳ滑车神经

中脑下丘下方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Ⅴ三叉神经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眼神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圆孔

下颌神经:卵圆孔

躯体感觉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眼球及舌前2/3粘膜

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

躯体运动

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Ⅵ展神经

延髓脑桥沟中部

眶上裂

躯体运动

外直肌

眼内斜视

Ⅶ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

躯体运动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

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

内脏运动(副交感)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腭腺体

分泌障碍

内脏感觉

舌前2/3味蕾

味觉障碍

Ⅷ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

躯体感觉

半规管壶腹嵴、球囊斑及椭圆囊斑

眩晕,眼球震颤等

蜗神经

螺旋器

听力障碍

Ⅸ舌咽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上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茎突咽肌

内脏运动(副交感)

腮腺

分泌障碍

内脏感觉

咽、鼓室、软腭、舌后1/3的粘膜、舌后1/3味蕾、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咽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舌后1/3味觉障碍

Ⅹ迷走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中部

颈静脉孔

内脏运动(副交感)

心肌、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和腺体

心动过速,内脏运动障碍,腺体分泌障碍

躯体运动

咽喉肌

发音嘶哑,发呛,吞咽障碍内脏感觉咽、喉粘膜,胸、腹腔脏器内脏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

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

耳廓、外耳道皮肤感觉障碍

Ⅺ副神经

延髓根

延髓橄榄后沟下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随迷走神经至咽、喉肌

脊髓根

脊髓颈段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脸不能转向健侧,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Ⅻ舌下神经

延髓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管

躯体运动

舌内肌和舌外肌

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感觉神经(Ⅰ、Ⅱ、Ⅷ)、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眼的神经

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动眼神经:上直、下直、内直、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滑车神经:上斜肌

三叉神经眼神经支:眼球黏膜

展神经:外直肌

面神经:泪腺

舌神经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舌神经:舌前2/3黏膜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肌

面神经:舌下腺,舌前2/3味蕾

舌咽神经:舌后1/3黏膜和味蕾

舌下神经:舌内肌,舌外肌

40.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组成(或核团)、主要作用(及其分支与分布)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记住三大分支)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由脑桥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 突组成三叉神经3条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

1.泪腺神经:细小,分布于泪腺和上睑;

2.额神经:经眶上切迹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鼻睫神经: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鼻腔粘膜、筛窦、泪囊、鼻背皮肤以及眼球、眼睑等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

1.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主支,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2.上牙槽神经:3支分别穿入上颌体骨质,互相吻合成上牙槽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牙及牙龈

3.颧神经:分布于颧、颞部皮肤;

4.翼腭神经:连于翼腭神经节,分布于腭和鼻腔的粘膜及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

①耳颞神经:分布于耳前及颞部皮肤,并分支至腮腺;

②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分布于颊部皮肤和粘膜;

③舌神经lingual nerve: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

④下牙槽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⑤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分布于各咀嚼肌。

面神经

面神经facial nerve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含有3种纤维成分。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面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面神经管近侧弯曲部中的膝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味蕾,中枢突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上部。

(一)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1.鼓索chorda tympani

2.岩大神经

3.镫骨肌神经

(二)在颅外的分支

1.颞支常为3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等。

2.颧支3~4支,至眼轮匝肌及颧肌。

3.颊支3~4支,至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沿下颌下缘向前,至下唇诸肌。

5.颈支在颈阔肌深面向前下,支配该肌。

翼腭神经节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上颌神经下方,有副交感纤维、交感纤维、感觉纤维进入此节。

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 ganglion

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下颌下腺和舌神经之间,有副交感纤维、交感纤维、感觉纤维进入此节。

41.内脏运动神经特点

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又称为自主神经系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主要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运动,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42.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体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交感(神经)部sympathetic part (nerve)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或颈8)~腰2(或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的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副交感(神经)部parasympathetic part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43.脊髓内部结构(3角、3个纤维束或5个纤维束)

3角

前角(运动),后角(感觉),侧角(内脏)

5个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

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

44.脑干的构成,主要脑神经核名称(性质分类)

脑干brain stem构成

中脑midbrain:

大脑脚,脚间窝,上丘,下丘

脑桥pons:

基底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上半(内侧隆起,蓝斑)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延髓脑桥沟,锥体,橄榄,锥体交叉,菱形窝下半,小脑下脚,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主要脑神经核名称

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III),滑车神经核(IV),展神经核(VI),舌下神经核(VII)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V),面神经核(VII),疑核(IX,X,XI),副神经核(XI)

一般内脏运动柱general visceral motor column: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柱visceral sensory column:

孤束核(头部:VII,IX;尾部:IX,X)

一般躯体感觉柱: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

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45.简述小脑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机能

小脑分叶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叶片,若干分叶组成一个小叶,以较深的裂沟分为3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前庭小脑):与维持人体平衡有关

小脑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

小脑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参与精细运动调节,运动的起始、计划、协调。

46.简述间脑分部;背丘脑腹后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间脑diencephalom

背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

背丘脑腹后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传入纤维来源

发出纤维投射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和孤束核

发出的味觉纤维

大脑皮质的感觉区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内侧膝状体

medial geniculate body

下丘臂听觉纤维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视束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47.大脑皮质的分叶和功能定位;何谓边缘系统、边缘叶?

端脑telencephalon(又称大脑cerebrum)

大脑皮质分叶

额叶frontal lobe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颞叶temporal 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occipital lobe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 4cm处)的连线;

顶叶parietal 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

岛叶insula呈三角形的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Brodmann第4区和第6区。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②左右交叉,③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包括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上下颠倒,但头部也是正的。③身体各部在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视区:

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经外侧膝状体中继传来的视觉信息。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听区:

位于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41、42区)。每侧听区接受自内侧膝状体传来的两耳听觉冲动。因此,一侧听区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的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义,称感觉性失语症。

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靠近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此区受损,虽然手的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失写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角回(39区),靠近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于感觉性失语症。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由与边缘叶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等)组成

边缘叶limbic lobe

在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包括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

48.大脑髓质的纤维有几类?简述内囊位置、分部、通过纤维束加病床意义。

大脑髓质

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实现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可分为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3类。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的纤维较短,称弓状纤维。联系叶与叶间的纤维较长,主要包括:

①钩束,②上纵束,③下纵束,④扣带

(2)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大部分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形成宽厚的白质板层即内囊

交感神经的解剖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黏稠,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交感神经 与副交感神经怎么区别?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标签: 交感神经 解剖 分布

发表评论

聚房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