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资讯文章正文

哪些中药可以治头痛呕吐(治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哪些)

最新资讯 2022年09月18日 11:45 108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止呕吐的中草药有哪些?

竹茹,高良姜,苦参,肉豆蔻,白豆蔻可以

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高良姜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

苦参性味苦燥湿,有祛风杀虫、利尿作用。苦参10~12克煎汤饮服,有益醒酒。

葛花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饮服可解酒。

肉豆蔻味辛温,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消食之功。取肉豆蔻10~12克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乌梅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

桑葚性味甘微寒,具有滋阴补血、润肠作用。解酒时可取鲜桑葚150克捣汁饮用。

白豆蔻性味辛温,具有化湿健胃,温中止呕,行气宽满的功效。取白豆蔻10~12克水煎饮服,可除醉酒引起的呕吐。

白茅根性味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

常用于治疗头痛的中药是什么?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散风解表,祛湿止痛,祛风止痉。

羌活。辛,甘,温,归膀胱,肝,肾经。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

细辛。辛,温,归肺,肝,肾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痰。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

菊花。辛,甘,微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疔疮肿痛。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止痛,散寒解表。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肝,胃经。清热泻火,清胃热,清肺热,生肌敛疮。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凉血安胎。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多用生姜炮制后使用,为姜半夏。

竹茹。甘,微寒,归肺,胃,胆经。清化热痰,清热止呕。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脾,肾,心经。回阳救逆,温脾肾,祛寒止痛。本品有毒,宜先煎30~60分钟,以减其毒性。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祛寒止痛,温经活血。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下气通便。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破血逐瘀、润燥滑肠。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益母草。辛,微苦,微寒,归心包,肝,肾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利水消肿。

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活血祛瘀,强筋骨,利关节,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或归十二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熟地。甘,微温,归心,肝,肾经。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柔肝止痛,补血调经,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肺经。滋补肝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鹿角。咸,温,归肾,肝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止泻,养肺益阴,益肾固精。

大枣。甘,微温,归肝,肺,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石斛。甘,淡,微寒,归胃,肾经。养胃生津,滋阴除热。

龟板。咸,甘,平,归肝,肾,心经。补肾健骨,固经止痛。

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熄风镇静,通络止痛,解毒散结。

全蝎辛散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者慎用。

天麻。甘,平,归肝经。熄风镇痉,祛风止痛。

钩藤。甘,微寒,归肝,心包经。熄风解痉,清肺平肝。

蜈蚣。辛,温,归肝经。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本品有毒,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并可用于治疗癌肿。

地龙。咸,寒,归肝,脾,肺经。清热止痉,清肺平喘,祛风通络。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可以解酒的中药

可以解酒的中药

你知道哪些是可以解酒的中药吗?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不知道中药也可以解酒,因为很少有人用这个,那么你想了解的话,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可以解酒的中药的推荐。希望可以帮助你。

可以解酒的`中药1

1、积木具子

性味甘酸平,能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古药中《滇南本草》中记载,积木具子“治一切左摊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世医得效方》中认为枳子丸治“饮酒多发积”。此外,枳叶也能解酒。

2、葛根花

性味甘平,善解酒毒,脾和办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叶,胸膈饱胀等症。《脾胃论》有葛花解醒(醒: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为患。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了)也自醒酒作用。

3、草果

辛温,入脾胃经,具燥湿散寒,除痰截虐之功,因气劳香,还有辟浊之性。《本革纲日》中引李果云语:“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4、高良姜

别名风姜,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本草从新》载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大明本草》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克~l5克,煎服。若寒甚,可与法夏、生姜、香附同用。

5、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辛甘味、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日,清热解毒。《药鉴》中载菊花“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汤。”

6、竹茹

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效,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得配本草》中云其“得鸡了,治饮酒头痛。”《药品化义》有记载竹茹治“酒伤呕吐”。

可以解酒的中药2

1、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署。《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2、苦参

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除伏热肠风,止渴、醒酒……”。宋代名医张山雷释共理云:“……止渴醒酒,皆清热之效。”《本草经疏》也记载

有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

3、肉豆蔻

辛温,属湿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止泻固肠、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中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得配本草》也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4、白茅根

别名茅根、茅草根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有“止吐衄诸血及解洒毒”的记载。本品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吐血、衄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等症。若解酒,可用本品15克~30克,煎服,鲜品倍用。若治饮酒太过,伤及胃络致胃出血,可与仙鹤草、地榆、蒲黄同和,或单用。以鲜品效果为佳。

5、丁香

别名公丁香,始载于《药性本草》。温味辛,入脾、胃、肾经,肯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胃寒所致呕吐、呃逆及肾虚阳痿等证。《大明本草》有“治冷气、杀酒毒”的记载。治饮酒所致呕吐、身寒等证,可单用,或与人参、生姜、法夏、柿蒂配用。预防酒精中毒,可用本品3克~5克,泡茶饮。

6、桑椹

别名桑果、桑枣、桑椹了等,始载于《新修本草》。其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以及解洒的作用。《本草纲目》谓其捣汁饮,能解酒中毒。本品可治眩晕、失眠、消渴、便秘,及风湿关节炎。解酒可取鲜品100克,捣汁或煎服,若烦渴甚,可与麦冬、玉竹、天花粉等配合。

7、淡竹叶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等,始载于《本草纲目》。其性寒味甘淡,入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的作用。可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等证。治酒热烦渴,小便不利,可用本品30克~ 50克,煎服;或与菊化、薄荷同煎,当茶饮可预防酒醉。

8、乌梅

别名酸梅、干枝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酸,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滓、安蛔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泄、消渴、蛔厥,以及便血、崩漏等。因其味酸能化生津液,可用于酒热烦渴等证。实验证明,本品有抗过敏作用,对饮酒所致过敏,如荨麻疹尤为适宜。本品可单用,每次30克,煎服;或与生地黄、麦冬、葛根、花粉同用。

9、鸡内金

别名鸡肫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味汁,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之功效。《名医别录》谓其能除烦热,《本革纲目》有“治反胃,消酒积”的记载。消酒积,民间用本品炒黄研粉,用量3克~9克,冲水服。

此外,《古《今医统大全》中有用黑豆-升煮汁温服以解酒;《得配本草》中有“酒,畏枳,萝花、赤豆花、绿豆粉,忌诸甜物,发乳同食。”《随息居饮食谱》云:“解烧酒毒,菜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子煎浓汤灌。”

杜衡中药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杜衡的功效与作用是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主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研末,0.6-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鲜品捣敷。使用注意:体虚多汗、咳嗽咯血患者及孕妇禁服。大量服用可引起头痛、呕吐、黄疸、血压升高、烦躁、痉挛等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扩展资料:

杜衡花暗紫色,花梗长1-2厘米;花被管钟状或圆筒状,长1-1.5厘米,直径8-10毫米,喉部不缢缩,喉孔直径4-6毫米,膜环极窄,宽不足1毫米,内壁具明显格状网眼,花被裂片直立,卵形,长5-7毫米,宽和长近相等,平滑、无乳突皱褶;药隔稍伸出。

杜衡:常卷曲成团。根茎圆柱形,长约1cm,直径2-3mm,表面浅棕色或灰黄色,粗糙,节间长1-9mm。根细圆柱形,长7cm,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或浅棕色,断面黄白色或类白色。叶片展平后呈宽心形肾状心形,长宽均为3-8cm,先端钝或圆,上面主脉两侧可见云斑,脉上及近叶缘有短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衡

标签: 呕吐 中药 哪些 头痛 恶心 可以

发表评论

聚房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